這篇文章的源頭
這篇文章其實在今年八月就已經寫完了,只是當時感覺沒有必要發出來,也感覺發出來了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問題
但後來想想,這個組織的問題我認為我還是需要講出來,況且,當時的情況好像又重演了
以下是八月撰寫的的原文:
Who is HackIt?
在開始吃瓜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 HackIt 是誰
HackIt,是一個想要在台灣推廣青少年自主籌備活動,推動自主開發文化的組織,曾經辦過 Hack Club 的 Scrapyard TW 和第五屆中學生黑客松子賽事
而我,曾是這團隊的一員
你問 Hack Club 是誰?簡單說,他們是一個提供青少年自主學習任何與科技相關知識的美國非營利組織,詳情可看 Hack Club 官網
我為什麼會加入 HackIt?
事情得回溯到今年(2025)一月
當時 Hack Club 正準備舉辦全球黑客松 Scrapyard,幾乎包辦所有資金與資源。我看到消息想說也來試試,畢竟台灣之前沒人辦過 Hack Club 的黑客松,而且資金問題似乎不會是阻礙
於是我填了 Hack Club organizer 表單,到送出表單之前,我突然發現 Slack 上已經有個 #scrapyard-taiwan 頻道
既然有人了,表示台灣有人想辦 Scrapyard。於是我立刻聯絡了建立頻道的那個人
那人叫 小波,當時覺得很新奇,台灣竟有人活躍在 Hack Club Slack,我當然加入他的組織——HackIt,成了籌備團隊一員
Scrapyard TW
時間飛快,活動逐漸成形,比賽前一週,小波突然丟出一個大問題:
黑客松沒有能決定最終優勝者的投票系統。
當時處理資訊類問題的只有我和另一人,於是兩個人在 7 天內要硬生生搞出一套前後端完整、能跑能跳的投票系統。時間表看起來絕對不夠
比賽當天在三民高中舉行,大約 100 人參加。活動一開始還算順利,資金來自 Hack Club,參賽者吃得開心,coding 也沒什麼問題
參賽者黑客松進行時,我和夥伴在搞一個小黑客松,目標是趕出那個系統。我們熬到凌晨兩三點,硬是弄出能用的版本
系統設計要讓參賽者多面向評分,採互評機制,我們覺得還不錯,後來滿心歡喜地睡覺
隔天,小波卻因為某個理由,決定不用我們系統。事情發生在評分當天上午或中午,時間根本趕不及。最後評分變成很草率的方式,直接用 Google Forms,我們辛苦蓋出的系統淪為參賽者的紀錄工具
簡言之,我們做的系統根本沒派上用場,雖然在製作過程中,我們也不太了解到底要做什麼東西
確切是不是一週我忘了,但我可以確定當時時間很趕
補充:評分其實應該用 Hack Club 官方集中評分系統 Podium,但小波自己也不太清楚。簡單說,我們白做了一套系統
真的是組織出問題嗎?
聽完故事,你可能會想:
「都怪小波?一個人怎麼可能拖垮整個組織?」
但 HackIt 的架構本身就容易牽一髮動全身
如前所述,HackIt 是小波成立的組織,他想要沒有組長、組員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成員
我看這種組織,要不然向心力強到爆炸,要不然就是少數幾個人拖著整個團隊前進。遺憾的是,HackIt 屬於後者
簡單說,HackIt 繞著小波轉,其他組員基本上都是執行者。 你稍後會理解我為什麼這樣說
中學生黑客松子賽事
Scrapyard TW 結束後,HackIt 開始籌備由台灣微課程發展協會主辦的中學生黑客松子賽事第一屆
初期籌備時,小波列出任務,大家照著做,過程還算順利
但後來小波因私事幾次往返大陸,這段期間組織明顯停擺。訊息發出沒人回,需和主辦方確認的事情也拖延。事情做完沒人接手,組員們反倒無所事事
更麻煩的是,小波長時間沒消息,原本他要做的防作弊系統完全沒完成,現場也沒人頂上
雖然活動最後還是辦完了,但這種狀況真的很不負責任,只能靠剩下的組員硬撐
我當時其實已經退出 HackIt,本以為跟我沒關係,結果活動當天因為技術支援沒人,還被叫去幫忙現場解決問題。只能說當時心情超複雜,該幫的還是得幫,但也更確定我當初決定離開是對的
HackIt 一直強調扁平組織,沒有領導階層,人人平等
但實際遇到需要快速決策或整合時,常常卡在「不知道誰決定」的狀況。事情做到一半卻沒明確方向,最後不了了之
資訊流也越來越亂。活動主題、形式、地點、補助等關鍵訊息,很多一開始沒講清楚。籌備過程中,我也搞不清楚部分細節,甚至連架構都只能自己猜
從 Scrapyard TW 到中學生黑客松,這段參與讓我看到,HackIt 雖然出發點好,想推動青少年主導專案文化,但缺乏明確分工和溝通,理想反而成了混亂和疲乏的來源
最後我在這狀況下退出,也決定在問題沒解決前不會再回去了
HackIt,內部真的需要改變
我知道這篇文章可能讓一些人不舒服,尤其是曾參與或還在 HackIt 的朋友
但我寫這些,不是要批評誰,而是想記錄當時觀察。HackIt 理念真的很好,也吸引不少年輕人願意投入,只是實際上,真的多少人有熱情走下去都是未知數
我相信只要組織願意重新思考結構──無論是權責分工、決策流程,或成員流動機制,未來還是能辦出更多有趣的活動
但這件事,必須有人真心想改
歷史重演
這裡是文章發佈之前新增的,不是八月草稿內的
老實說,我一直都在觀察著 HackIt Discord 伺服器的狀況。我也可以看到出來,當時許多人因為 HackIt 發出的消息與福利而參與 Hack Club Daydream
但比賽後,從一兩個詢問報銷的事情,到連續數天的抱怨與投訴
如同某個群友所說的,並不是活動是高中生為高中生辦理,就可以草草了事,更不能拖欠當時承諾的事項
請 HackIt,先處理好目前 Daydream 的問題,再來想下一步怎麼做
身為曾經的組員,我知道你的夢想很大,但夢想背後需要做出的努力,還是得到位
倘若你要聊聊,請不要私訊,請寄信至 me@wolf-yuan.dev